柏格醫生逐字稿封面.jpg

影片連結請點這裡

 ===以下為影片內容逐字稿===

 

長斷食很多好處,對免疫系統、擺脫癌症、大腦健康或抗衰老都很有幫助,但長斷食有一點危險,可能死亡,所以要讓你知道,稱:再餵食症候群,就是結束長斷食,例如斷食4天候,吃太多太快錯誤食物,會有問題,我想先指出跟5個因素有關:1. 營養不良、2.飲食失調、3.酗酒、4.長期一型糖尿病、5.一直挨餓,這不是長斷食(不會餓);若依我的建議做,風險很小,不會營養不良,我總建議不論哪種斷食,至少要補充:電解質、維生素B群,許多研究顯示,餵食症候群的人通常是營養儲備很少, 我不知道你的狀況、過去及目前的飲食如何?所以這視頻對每一位長斷食,都很重要,除了死亡,還可能昏迷、癲癇發作、抽搐,但也很罕見,情況是這樣的,你開始長斷食,例如3~5天或更長, 去檢查血液,通常沒問題,沒缺礦物質、電解質或任何營養素,但你要知道絕大多數(95%~98%)礦物質,如鉀、鎂、磷是在細胞內,不在血液中,當斷食時,身體從細胞釋放礦物質或電解質到血液中,在血中保持一定的量,是身體穩定做法:從細胞、骨骼、肌肉抽取營養送到血中,要保持血中營養正常,當驗血查電解質、營養素,其實不是驗細胞內營養,是驗細胞外(血中)營養素,驗血無法真正知道細胞內部情況,要做細胞檢查才會知道,不論斷食多久,很多營養素不能長期保存,例水溶性營養,它們不是脂溶性,一段時間後,營養很快缺乏,尤其過去飲食不佳,或沒有專注吃營養豐富的食物,你突然決定說:聽說長斷食那麼多好處,我也來斷食4~5天,就開始斷食,沒有補充電解質、電解質、B群,結束斷食又狂吃,吃進大量食物,如碳水、糖,就會出現:再餵食症候群,因胰島素飆高,而斷食4、5天讓胰島素受體很敏感,已準備好從血中快速吃進營養,結果電解質快速轉移,尤其磷最多,還有鉀、鎂,有時還有鈣,從血液轉移到細胞內補充所缺,導致血液中電解質極少,因這種不平衡,導致心臟壓力,水腫、腫脹更嚴重,斷食時胰島素很低,而胰島素低,會排掉大量液體和鈉,約流失5~13公斤很多液體,然後進食,增高胰島素,留住鈉並導致水腫,突然間液體在體內,不知怎回事, 如果又吃高碳水,會轉化為糖原,糖需要鉀來儲存,會消耗許多鉀,再加上血中鉀移到細胞內,導致鉀很低,還要儲存脂肪和蛋白質,這兩種主要營養素都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導致消耗更多,另外吃碳水,也消耗大量維生素B1,因代謝碳水,都需B1當輔因子,只要吃碳水,都消耗B1,B1不足的一大症狀:記憶減退、造成困惑、造成困惑、焦慮和一大堆問題,從神經系統到心臟, 以上是再餵食症候群,簡單說明, 預防有三方法:1.確保做健康版生酮飲食(Healthy Keto),吃營養豐富食物,2.補電解質和維生素B群,是斷食中最基本保養, 再吃鱈魚肝油很好,補脂溶性維生素和歐美伽-3脂肪酸,再服用維生素D3、K2和微量礦物質,就不會營養不良,很有幫助,3.可進食時,慢慢來,例:先吃一顆雞蛋,等幾小時再吃別的,也許喝一些湯,再等幾小時吃些酸菜,再等一下吃些堅果,進食第一天,不要吃超過正常卡路里一半,假設第一天吃一千卡路里,接下來幾天要慢慢增加食物量,一切要看斷食長短,若是長期斷食21~30天,就要比斷食3~4天,更慢慢吃, 做間歇性斷食,如一天一餐,不需要擔心這個,我談的是連續斷食3~5天的人,你知道危險,也知道防止再餵食症候群,接下來要更了解:長斷食的好處,把視頻放這,請看

 

=== 逐字稿結束,感想開始 ===

 

在決定下個月2023.12.1開始斷食五天的計畫後,便要開始留意有關「斷食」前、中、後的注意要項,依造柏格醫生跟宋晏仁醫生的建議

斷食前:

先從間接性斷食開始練習,從168飲食法入門,像我今天11/2已經調整成186飲食法(可飲食時段0800-1400的6小時),而且攝取的都是原型食物,還搭配生酮的模式,原以為從前一天下午兩點就開始空腹到早上五點去重量訓練會無力,但是令人驚豔的是不但沒有無力感,甚至還可以完成比上個月更多組數的訓練量,這點很神奇

斷食中:

雖然不能吃實體的食物,但是有些必要補充的元素依然要注意,像是電解質和維生素B群、維生素D3、K2和微量礦物質的攝取不會讓胰島素有過激的反應,可以適量服用,像我自己本身有痛風的問題,也要多補充水分來降低痛風石結晶的可能,有看到宋晏仁醫生在斷食期間用很專業的儀器測量自己的血糖、血酮的指數,這跟影片裡說的可以測得血中的數據不一定呈現的就是細胞的數據,但是對於檢測自己血酮數值的掌握的確可以比尿酮的顏色判定更準確,所以也在思考是不是在斷食期間也買驗血酮的機器來檢視自己的數值,不要超過8.0 mmol/L都算健康

 

0.5~1.5 mmol/L:輕營養症,身體開始生,或有助減重,但未到最佳

 1.5~3.0 mmol/L:最佳症狀態,適合減重,脂肪燃燒最高效,人的精神也最好;

3.0~8.0 mmol/L:生效果並不比1.5~3.0組別更好,也可能表示身體缺乏足夠食物(飢餓症)

 

斷食候:

這是本影片裡最常提到危險的原因,就是再餵食症候群!特別用粗體來呈現,簡單來說就是斷食完滿腦子都想灌進食到的各種食物都要依造自己斷食的時間來控制後續吃進嘴裡的頻率,斷食的天數越長,就要越慢、越長的吃進想吃的而且還是健康的食物,我也可以想像在12/6下午1400後結束斷食五天的模式後我第一個要吃的就是水煮蛋,1500再吃100g的堅果,1600在吃肉類蛋白質,1700吃蔬菜補充纖維,這些熱量還要控制在基礎代謝率1/2的大卡數約900大卡!

水煮蛋:70大卡

堅果:60大卡

蔬菜:120大卡

肉類:650大卡(豬肉大約268g)

 

哈哈~我會不會想太遠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N6158 的頭像
    TN6158

    創業鳥事

    TN61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