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運動的型態有分很多種類,包含大部分人都討厭的有氧運動、感覺比較花錢的重量訓練、讓自己身體比較優雅的瑜伽伸展、各式的球類運動...
年過40要怎麼選擇運動的模式?其實只要適合自己,也可以耐得住性子持續下去,最好是有志同道合的對象互相交流會更動得更長久,學生時代我是練籃球的,從國中、高中、大學一路打到畢業都還有接觸,但是隨著年紀累積那股熱血也在生活中逐漸消失
並不是就不運動了!
畢竟籃球算起來也是運動傷害比較高的活動,學生時代扭到腳踝、傷到脊椎或是膝蓋都算是家常便飯,但是當時的傷病累積到現在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某些程度的痼疾,所以後來漸漸不再打籃球也是這個原因,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慢跑跟重量訓練或游泳,有接觸過重量訓練的人都知道,其實真的踏進健身房都要有些自知之明,既然月費都繳了,你至少要有所收穫,甚至有人會想說現在一堆網紅在網路上教學各種肌群的訓練方法,所以就不用上教練課程或是研究動作的正確性,這是很危險的想法,當自己本身是重訓小白,剛剛進入這個環境,看到一整排的設備,怎麼操作?怎麼練不會受傷?怎麼操才會讓理想的肌群線條更明顯?....這些或許影片有教,但是真的要實際操作時如何發力?如何拿捏自己的課表?動作正不正確?慢慢摸索也有可能發現其中的秘辛,但是這有可能是自己用N次的運動傷害換來的教訓!你承受得住?!中年大叔真的可以在重訓初期請教練手把手帶著你把基本動作教會,這比自己摸索要來得有幫助之外,也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越練越歪,教練的部分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協助呢?
1.正確的重量訓練模式,包含訓練、飲食、睡眠
2.標準的動作跟設備操作
3.如何透過IN BODY來檢視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
4.飲食該如何搭配會朝自己想要減重、增肌或是加強線條的優化
5.學習課表的擬定跟如何挑戰自己的極限不受傷
好的教練會讓自己少走很多冤枉路,尤其已經來到中年,不小心一個動作拉傷筋脈可能就一個月又報銷了,我自己本身只要運動傷害,至少中間都會停擺兩個星期左右,要看傷勢的大小,但是這段修復期過了之後原本的進度又會停滯甚至退步,超過一個月沒有練,只能說就是打掉重練的概念,再從最基本的重量開始練起,所以我奉勸年過40的夥伴
不貪重、不搶快、穩定中求進步
中年人重訓鮮少是要參加比賽,大多是希望可以透過運動瘦一點,企圖心稍微強一點的還希望可以出現人魚線或是六塊肌~聽到別人說:「誒!你看起來不像四十幾歲」的虛榮心其實大多數的人還是有的,沒人明明四十幾歲卻希望被當作五六十歲在稱呼的吧?雖然中年夥伴在這個人生階段上有老、下有小,常常綁在工作跟家庭間幾乎是兩點一線的生活模式,但是硬要說沒有時間還是有點牽強,只要有決心每天「固定」一個時段,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固定」這兩個字,因為身體肌群也會記憶每天這個時段你在做什麼,固定運動時段的好處就在於接近這個時間點身體就會有種備戰起來的激活感!但是每天練的時間不一樣,有時候早上、有時候下午、甚至還加個晚上時段,身體本身也會錯亂,雖說運動是好事,但是讓它變成簡單的事會更容易持久,我自己本身為了配合可以搭配早上重訓的時程,又要在早上七點鐘送小孩上學,所以我自己本身重訓的時段在早上05:00~07:00這個時段(參加的健身房是24小時營業),因為要睡7個小時以上,所以晚上十點鐘前就會睡,以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大概晚上十點還在追劇、打電動、滑手機之類的,但是為了可以「固定」運動,某些生活上的娛樂也是要控制時間的,這樣才有可能持續下去,成為別人口中的那一位偽中年人:「誒~你看起來很年輕喔」
中年大叔的運動不論什麼種類都好,貴在堅持